迷思#29:用户是理性的
最后更新于
最后更新于
即使告诉我们,人们会在审慎地分析过成本、实用性之后,才做出纯粹理性的决策,但实际上并非如此。相关的研究发现证实,情绪比逻辑思考更能影响我们做出的决定。
然而,我们非理性的行为是可预测的。因此,优秀的设计师可以了解人类如何做决定,并创造出能有效影响我们行为的产品,而不只关注于使用性。
神经科学家Jonah Lehrer认为,人们之所以会不理性,是由于我们的逻辑运作缓慢,且理性部分的大脑较新而容量有限,他认为这就像“赶著上市的电脑作业系统”一样。另一方面,情绪部分的大脑是功能强大而能做出好决定的,这就是为何大多数的时候是由情绪层面做出决定。
在某个实验中,参与者需要从不同价位的物件中做出选择。实验者发现,仅需增加另一个价格相似,但品质较差的产品,他们就能让某个昂贵的物件销售量加倍。这个较差的物件就是所谓的,它主要的用途就是影响人们去买原本较贵的那项物件。
另一个实验显示,若能从某个价值18元的物品中省下7元,人们愿意花15分钟走路;但他们却不愿意花一样的时间走相同的路程,从价值455元的物品中省下7元。如果人们是理性的,影响他们的不应该是物品价值,而是走15分钟的路程省7元这件事。
在一项实验中,研究员先问参与者是否愿意为特定物品,支付某个指定的价钱;然后研究员请参与者自己对那件物品出价。这个实验的结果发现,参与者自己的出价,深受他们第一次看到的价格影响:当人们一开始看到的价格较高时,他们会做出较高的出价。
这叫做。
人们更愿意拿10元的亚马逊礼券,更甚于花7元购买20元的亚马逊礼券。当亚马逊法国分公司将一项不怎麽重要、仅值20分的运送费调成免费以后,他们的销售量戏剧性地成长。
阅读更多关于。
一项实验显示,需要2400元才能让拥有某场球赛门票的篮球迷卖掉那张票,但手上没有票的人平均只愿意出170元买票。
可口可乐的粉丝较喜欢它的原因,主要是由于它的品牌,而不是它尝起来的味道。许多实验指出,较贵的止痛剂比便宜的、或打折的更有用(因为安慰剂效应)。
人们会因预设的答案是什么、或叙述中强调一个人可能得到什麽、失去什麽,而做出不同的选择。
Lawrence Ausubel分析了信用卡公司真实的促销活动后发现,大多数的人们仍选择低的优惠利率,即使这样会造成显著较高的终身利率。另一项实验显示,人们较喜欢能马上取得的亚马逊礼券,而不是等2-4周取得优惠更多的礼券。
作者:Zoltán Gócza
这就是。
我们的信念并非基于真相,相反地,“我们的信念会影响我们选择相信的真相”- 产品在列表中排序的方式,强烈影响我们做出的决定 –
我们倾向于高估大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可能性 –
我们的决定很容易受到设计的影响。举例来说,餐厅的菜单就用了许多技巧让我们付更多钱:他们在菜单上列出圈套式的餐点、省略价钱的符号、避免将价格列成一栏等等 –
人们对安慰剂的反应越来好 –
建议“避免工程师与经济学家的谬误:不要为你的解决方案找理由 – 观察真实的人群。我们需要如实地考量人类的行为,而不是以我们希望的方式臆测。”
也别漏了Dan Ariely在TED精采的演讲影片:“”以及“”
还有Dan Gilbert:“”,以及“”
《》– Dan Ariely写的书
《》– Jonah Lehrer写的书
《》– Robert Cialdini写的书
《》– Ori and Rom Brafman兄弟写的书
《》– Noah J. Goldstein, Steve J. Martin 与Robert Cialdini 写的书
– Susan Weinschenk写的书
– 一个精彩的博客,致力于破解人是理性的迷思
原文地址:Gócza